今年的教育行业,可谓是在冰河上前行。因为相关政策频繁颁发,各大教育公司纷纷似都有招架不及之势。而11月末,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发布,行业内号称“富大利好”的幼儿教育业,也迎来了政策挑战。

据悉,《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关于学前教育工作的政策文件。“此文件对新时代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做出了重大决策部署。”12月28日,在教育部发布会上,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如是评价。

针对营利性民办幼儿园,《意见》规定,“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营利性幼儿园,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营利性幼儿园资产。”改革目标是,“到2020年,使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

此项整改措施之严厉,可以说前所未有。而至今《意见》已出台一月有余——幼教行业发生了什么改变吗?这件事不仅于行业内人士所关心,更关系到千万普通家庭孩子的学业选择。事情不能听取一家之言,黑板洞察持续跟进着这个问题,收集梳理了家长、投资人、一线教师等多方利益相关方的看法,并基于数据就北京市的普惠进度进行了简要分析。文章将于三方面展开叙述:

  1. 惠普政策的落实程度如何?
  2. 普惠后的幼教质量如何?
  3. 幼教行业的未来在哪?

普惠政策多样化落实,“普惠”尚需民办园助力

关键词一:经费缺口

根据2018年5月教育部发布的《2017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快报》,目前,财政性教育经费在教育经费总投入中占比80%以上,社会投入所占比重偏低。目前学前教育投入16.11%的增速高于义务教育,若未来3年能够保持该增速,至2010年的学前教育投入将从2017年的每年3255亿增加到5000亿左右,但要承担80%即4160万儿童的公办/普惠入学,则财政支出上约有1770亿左右的资金缺口。

由此看来,在幼教行业,普惠财政支出尚有缺口。仅依靠公办园实现“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要达到80%”这个目标,不太现实。需要民办资本的助力,才能在2020年之前加速实现“全面普惠”。

关键词二:高准入标准

可是,在如此严格的政策之下民办园再进入幼教市场,难吗?结合政策以及各方资料的分析解读,我们发现影响民办园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二。

一是新政策可能导致资本不敢进入这个行业,准入标准提高,惠普速度难以达到要求。

“收入肯定会降低,幼儿园当然还可以经营下去,但是(对于投资方来说)变现会困难许多,学生也多了,这对我们的管理水平也是一大挑战。”一位不愿具名的幼儿园机构领导说。

二幼儿园“场租贵”的问题。“一园难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场地难求。因为公办校的地址条件较难达到国家规定,所以只有出租给私立。资本要牟利,场租居高不下,审核批文又繁琐复杂,如此一来,将阻拦许多对教育行业有兴趣的观望者。

一位教育企业人士表示:“我感觉是国家在着力推普惠园,这就会把原来做高端园的空间挤掉。大力推广普惠园,让老百姓能得到更多的实惠,这是国家的初衷。”

关键词三:多措并举

民办园没未来吗?其实不是。《意见》的出台,只是为了给行业降温,而政府对于社会资金举办民办幼儿园,积极鼓励大力支持的政策是没改变的。《意见》提出,“要通过综合奖补、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教研指导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力量更多举办普惠性幼儿园,支持更多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

面对这个问题,政府可能多措并举,综合落实多层次的优惠政策。比如以奖代补、加速批文审核,都可减轻民办园的办学负担。

此项政策落实的如何?我们通过多方调查,发现各地对民办园的扶持形式不尽相同,主要有三种:直接按学生人数补贴资金;规范办园体制,理顺办园手续;补贴教师,吸引人才流入。

根据沈阳日报,对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沈阳市政府分别给予 “运行补助”和“奖励性补  助”,在民办普惠园中,城市地区每生每月补助240元,农村则是200元。而重庆市这个数目则相对较低,从原每生每月33元提高到了66元。在广州市番禺区,政府设立了“优才津贴”,对幼教人员进行500——2000元的资金补贴。江苏省泰州市的补助措施则是以奖代补:设立了1000万的学前教育发展引导资金。

一位一线资深教师说,“补贴是下来了,但下年教学压力可能会大很多。我关心的问题是,孩子多了,师资团队能不能再扩大一些?”

师资成为新政落实的关键

关键词一:两难选择

对于家长来说,当前的主要问题,还是质量好价格公道的幼儿园太少。根据数据统计,目前,全国公办园在所有幼儿园中占比只有44%,家长面临着“天价学费和”和“劣质质量”的两难选择。而且,随着全面二胎的开放,孩子以后会越来越多,幼儿教育职位需求将快速增长。如何引进幼教人才实现供需平衡,这是各地各地政府将要面临的共同难题。

张女士说,“我想知道,现在惠普幼儿园里一个教师是带多少孩子? 如果学生越来越多,带的过来吗?”她今年刚结婚,还没有孩子,因为她“想力所能及给下一代更好的教育。”

一位网友同样表示了这样的担忧,“昨天我就说,不能把私立幼儿园一棍子打死。把私立幼儿园都变普惠,能负担的起那么多老师的工资么?”

她是一个正在上私立幼儿园的孩子的母亲,据她说,“我孩子的幼儿园1个老师带6个孩子,而不远的公立幼儿园,一个老师14个孩子,而且学费餐费一学期共七千多,学费三年6.9万。”她表示,“我们想让孩子受到好一点照顾的怎么办?如果明年公立幼儿园还是那么少的老师我还不会把女儿送公立的。”

托管问题也是家长的担忧之一。调查显示,有的地区公立幼儿园放学后的托管是免费的,而私立幼儿园放学后的托管费用为20-50元/时,属于盈利性质。但是,这种公立园托管机制并不全国通配。如此前一位微博网友所言:如果明年公立幼儿园还是那么少的老师我还不会把女儿送公立的,而且公办园一年三个月假期。” 这位网友表示,公办园每天下午放学太早,“还没准备好一个人在家看孩子”。

关键词二:引进人才、上好园

对于大部分地区来说,幼儿教师不足是制约普惠教育发展的主要拦路虎。此外,还存在着公办园中在编教职工缺编严重、民办园非编制教学人员持证率不高等问题。

“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不足、非编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低等因素,对幼儿教师队伍专业化、优质化建设带来一定的挑战。优秀幼儿教师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泰州学前教育发展。”江苏泰州市区某幼儿园负责人如是说。

根据调查发现,各地政府也在积极进行改革。泰州市政府对此出台的措施是,建立幼儿教师最低收入保障制度,确保公办园非在编专任教师月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1.5倍。严格教师准入制度,按照标准核定公办幼儿园编制数量,及时补充公办园教师,提高教育质量。

而在福建泉州,政府则着重建设了人才引进制度。民进泉州市委会表示,将督促落实“跨专业大学生培训进入幼教行业”的政策,有意愿的大学生通过考核后,将由政府出资组织培训,培训生源考试合格后参加幼师统一招聘考试,从而扩大幼教队伍的覆盖面。

幼教行业的未来

关键词一:降温、规范

自2016年新《民办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新《民促法》)颁布后,面对宽松的政策,幼儿教育行业就迎来了资本的大量注入,幼儿园成了近几年的“投资风口”。在这个过程中,资本的逐利性也显现无疑,截至2018年末《意见》出台前,幼教行业因资本涌入而出现的乱象有二,一是幼儿园并购扩张太快,造成资本泡沫、资源浪费。二是跨界收购的业绩承诺问题,导致园方压缩教学成本。

以红黄蓝为例,红黄蓝自营店的数量从2014年的50所增加到了2017年的80所,同比增长60%,与扩张速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红黄蓝同期教职工人员的数量增长显著缓慢,2014年~2016年,教学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分别为55.12%、56.19%、58.71%。扩张如此之快,难免面临教学管理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2017年末红黄蓝出现的虐童事件,即是园方管理问题漏洞带来的恶果。

管理漏洞加上盈利需求,资本的注入使幼教行业乱象频生。而《意见》的出台则意味着:幼儿园疯狂扩张的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关键词二:深耕型投资人、曲线救国

但《意见》指出,“政府对于社会资金举办民办幼儿园,积极鼓励大力支持的政策没有改变。希望抑制非理性、快速扩张的冲动,能够有利于更多的有教育情怀、有教育理想的人,来投资学前教育。”《意见》第九条明确提出,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引导社会力量更多举办普惠性幼儿园。

因为资本无法套现,所以资方希望进入行业投资、盈利而后再变卖幼儿园退出——这种模式已经行不通了,这对那些有志于在教育行业深耕的投资人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而且,政策也并未堵死已上市教育公司拓展业务,《意见》中明确表示,“会根据政策环境,提供更适合该环境的一系列服务与支持”。

“我们现在为其他幼儿园提供技术运营方面的服务,在幼儿园运营、教师培训、品牌宣传方面展开培训。”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说,“这是在教育行业我们可以做的,类似于曲线救国。”

北京市普惠教育数据报告

2018年全国教育改革消息不断,而作为首都的北京市,其政策变化更是引起无数产业内人士的关注。黑板洞察在此梳理了北京2018年一些普惠幼儿园相关数据,供大家参考。

收费标准:在600-1000元之间浮动。 示范级幼儿园为每月每生一般为900/1000元,这个数据在一级园为700元左右,二级园为650元左右。

补助标准:东城区为每月每生500元;大兴区、石景山区的示范及一级园为1000元,二级园为700元;

补助总额则由办园规模决定,人数越多,额度越高。

其中,规模最小的为东城区景山魏家幼儿园,仅三个班,补助总额为4.3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