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乡村教师,打造“一节好课”:高途公益基金会携手北师大乡村教师公益项目在京启动
2025年8月25日,北京高途公益基金会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联合发起的“一节好课的诞生”乡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项目启动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隆重举行。来自全国12个省份及地区,41所乡村学校的50名种子教师齐聚一堂,开启为期四天的首场培训学习。

(“一节好课的诞生”乡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项目启动仪式)
该项目为期三年,旨在通过创新教师教育模式,培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项目团队在前期调研中深入分析了乡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的瓶颈问题,创新引入理解型学习理念和高层知识生成器概念,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乡村儿童的学习需求。项目将通过理解型学习工作坊、日常教研辅导、引领者培养、课例观摩分享会及重点学校教学轮岗等五项举措,全面提升乡村教师的教学能力。
自项目启动以来,已有120余位乡村教师踊跃报名。经过严格遴选,最终确定了50名学员,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及12个学科。其中,既有来自陕西延安革命老区、从教30年的资深教师,也有今年7月刚刚奔赴中西部13个省(自治区)153个脱贫县和陆地边境县基础教育一线的国家“优师计划”首批毕业生。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的专家团队将为学员提供全程“诊断式”指导,并通过师生反馈、教案对比、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等多种方式,系统评估教师能力变化,为乡村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积累宝贵经验。项目还将遴选出10位典型教师作为“火种教师”,以助教身份继续帮助更多乡村教师提升教学水平。

(延安市甘泉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高宽民与项目参训教师)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教育室原主任、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顾问叶齐炼对项目启动表示热烈祝贺。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汪明在致辞中表示:“我们希望看到参与项目的乡村教师在培训之后能够作为‘火种’在基础教育的一线,特别是中西部的一线,将新的教育理念传播出去。使中西部的人才培养,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教育质量变得更好。这将对国家的富强、对国家的现代化的实现具有巨大的作用。” 高途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张浩表示,希望项目能够助力每一位火种教师,帮助乡村孩子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作为首都文化教育领域的新兴公益力量,北京高途公益基金会自2025年2月成立以来,始终关注教育资源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致力于推动国家教育均衡发展。基金会已与北师大教育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姚基金等多家基金会展开合作,构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育并举”的公益项目矩阵。未来,基金会将继续立足国家教育公益阵地,为中国教育的更好未来贡献力量。
“一节好课的诞生”项目的实施,不仅是对《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积极响应,更是通过实际行动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项目的成功模式将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可复制的经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