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新学说 作者:NSI
作为国际学校创办与发展的必要条件,资本的投入与良性运用已成为品牌或投资方战略成败的决定因素之一。随着国际教育体系趋向完善与成熟,资本市场也在不断规范和明晰化。跨界资本以及民间资本的投入办学,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民办教育的发展进程。那么资本在推动整个国际学校行业发展的过程中究竟起着怎样的关键作用,市场现状如何?
中国国际学校发展现状
1定义范围

“广泛意义上的国际学校具有以下特点: 授课语言一般为英语或双语, 部分或者全部采用国际课程, 得到国际认证, 教师结构的多国性等。包括三类: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民办国际化学校;公立学校国际班/部。” —— 新学说2015《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

2国际学校数量

新学说2018《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大陆地区国际学校总数量为 821 所;新增国际学校 87 所,增幅高达12%,创近年新高。

质与量并重未来国际学校行业将依然是资本集中营?-黑板洞察

数据来源:新学说2018《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

2016-2018年间,民办国际学校已超过国际学校总量半成,无论增速还是存量都成为国际学校的主力阵营。而公立学校国际部/班数量增速较为缓慢,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数量平稳中略有下降。2018年,民办国际学校首次超过公立国际班部/班,占全部国际学校总量的52%(民办52%,公办33%,外籍15%)。

质与量并重未来国际学校行业将依然是资本集中营?-黑板洞察

数据来源:新学说2018《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

3国际学校质量

未来,国际化学校在自身发展、市场要求和政策规范下,将会更加趋于优质发展。“质量”将成为国际学校发展内核,无论是教学、课程,还是硬件设施,都将以质量为核心。这不仅是国际化学校自身体系发展趋向成熟的标志,也是市场环境下竞争力核心要求。

同时,随着校园事件不断凸现,上海世外、上海中芯等学校及周边人身、食品安全问题引起行业关注,安全问题上升到新高度。未来,国际化学校将从食品、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及校园安全建设等整体加强监管,管理团队将更加职业化,增强服务意识,保障师生、家长利益,促进学校良性运营,健康发展。

除了国际学校自身要求与政府监管外,国际学校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各方认证机构与第三方组织的通力协助。新学说2018《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除了总结和梳理2018年国际教育发展状况外,也将目光聚焦于国际学校的质量保障和学生评价。并围绕质量保障和学生评价问题,走访了各类权威机构,从政府监督到质量认证,从课程提供到学生评测,乃至于第三方组织。通过细致梳理和分析,以此为国际教育从业者、家长就国际学校质量保障问题给予帮助。

4举办者

国际学校的举办者包括教育者、教育机构、新地产公司、跨界职业军、消费者等五大类。

非教育机构:如皖新传媒、电光科技、中投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香港丽新集团、杭州传化科技城有限公司、均瑶集团等企业所投建的国际学校均将于2018-2020年间开学运营。伴随着国际学校行业发展进入白热化阶段,在非教育机构中有两种类型较为突出:彻底转型和跨界投资。

一类企业彻底转型,致力于国际教育。例如2018年开年,中泰桥梁正式更名为“凯文教育”,从此在A股市场以纯粹的教育标的面貌出现,并且2020年将在北京通州建立起第三座凯文学校。

另一类企业通过跨界投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将于2019年正式开学运营的英国阿平汗分校由从事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国有控股公司中投发展于重庆两江投建。

资本如何推动国际学校行业发展?

1历史发展

国际学校市场规模呈平稳上升趋势,潜力巨大。新学说调查数据显示,自 2011 年到 2015 年,全国民办基础教育学校数量总数从 130122 所增加到了 161921 所。教育政策和市场双重影响下,民办高中及民办幼儿园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外的可营利属性获得了大量的资本青睐,这两个学段的学校数量和在校生数量整体呈现增长态势。民办高中和民办幼儿园成为未来民办学校发展的重要方向。

入学人数有望进一步提升,未来五年中国国际学校市场将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未来5年,国际学校将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在未来5年,国际学校仍然是一个主要看供给的行业,需求端会持续保持较为旺盛的状态。

国际教育集团市场占有率高,新学说数据测算,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预计到 2020年中国需要约 1000 所国际学校。因此,目前国际学校行业的发展仍旧处于成长期,单体校并立,集团化探索的初期阶段市场尚未形成具有全国性和垄断性竞争力的国际学校教育集团,行业发展前景依旧广阔。

2民间投资

新学说2018《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统计:在新增学校已知民间投资方中,教育集团占比43%,而非教育集团占比57%,可以看到跨界资本在K12教育领域的分量。民办教育成为行业主要增长点,更多企业将目光转向国际教育行业。一方面从企业自身考虑,因当前业务难以维持高增长或者致力于抓住国际教育投资风口,企业才将目光转向教育行业,或收购学校,或并购教育集团,或直接投资建校;另一方面来自于政策对营利性民办学校的放行。

质与量并重未来国际学校行业将依然是资本集中营?-黑板洞察

数据来源:新学说2018《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

3轻资产模式带来新契机

轻资产模式为国际学校及教育集团的发展带来新契机,产业走向资本化的同时,办学模式趋向多元化。以“地产+教育”的轻资产模式作为国际学校行业最热办学模式之一,未来将高温不减。

海亮教育:K12民办教育集团海亮教育依托海亮集团创建的诸暨海亮教育园,构建“星系”区域发展格局,以轻资产办学模式,逐步从诸暨走向全国。截止2018财年,在浙江、湖北、江西共有23所学校。2018年,海亮集团携手萧山区教育局创办的湘湖公学正式拉开建设和办学帷幕,浙江金华海亮外国语学校、山东肥城海亮外国语学校分别开学,并拟投资控股镇江某艺术高级中学,第二个海亮教育园将在武汉开建。

法政集团:法政集团也开始紧随热潮,以北京王府学校为代表的法政国际教育品牌正式落户常州市金坛区。基于轻资产模式初期投入较少,可大幅降低折旧和摊销成本,接下来将会有更多教育品牌逐渐看到市场利好,开始对外扩张,尝试轻资产模式,实现资源互补,更进一步地品牌输出。

4教育集团上市蓄势待发

继枫叶、海亮、成实外、睿见教育及博实乐等教育集团陆续成功上市之后,其他教育品牌蓄势待发。未来5年,将会有更多教育集团选择上市。政策审慎放开民办学校融资,规定举办者可以依法募集资金举办营利性民办学校,即可以依法发行股票、债券以及设立公益性基金等方式进行募资。如果实施条例最终落地,对于待上市集团而言也将起到推动作用,机遇大于挑战。

5名人资本

目前,中国民办国际学校投资主要有三种类型:企业投资、个人投资和基金投资。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自身企业服务及将办学作为一种营利方式。名人社会资本正在大量进入到国际学校领域,国际学校建设与发展整体上呈现良好态势。社会资本的多样化,更加利于教育行业与不同行业的相互碰撞,促进整体上教育的探索与优化,促使国际学校品牌化竞争愈发激烈。

企业投资:京东集团与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合作共建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宿迁学校;华为控股投资公司和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合作开办清澜山学校。

个人投资:阿里巴巴合伙人马云等出资举办“云谷学校”;新东方俞敏洪投资筹办的新东方外国语学校落户济南。

基金投资:立思辰与北京金古投资及新航道(北京)签署合作意向书,拟与北京金古投资共同指定普通合伙人发起设立“立思辰金古国际教育产业投资基金”(暂定名),新航道(北京)参与基金投资。

6业务拓展

国金证券教育行业首席分析师吴劲草曾提到:“目前国际学校从单个学生处获得的收入类型仍然略显单一,国际教育集团有望通过丰富多元化收入来源提升自身的盈利水平。”

事实上除了学费和住宿费,留学服务咨询、教材、冬夏令营、英语培训、暑期培训课程、游学、校服、校巴、食堂和超市等服务与学校提供的国际教育之间也有着较强的互补性,很多有素质教育和海外留学需求的学生都会在就读国际学校时同样具备购买这些服务的需求。

在未来,国际教育集团还有望发掘更多国际学校学生的潜在刚性需求,丰富自身的收入来源并提升来自单个学生的收入。

现阶段是要发展,还是要规范?

要发展,还是要规范?实际上这是所有国际学校从业者都会思考的问题,也是国际学校行业发展面临的难题。政策不断出台与修缮,实则即是应对市场发展需求而作出的相应规范。国际学校的良性发展离不开政策、市场的监管与规范,甚至还需要各方认证机构和第三方组织的协助监督。因此,未来国际学校将会在规范中健康发展。

“资本助力国际教育”,市场趋向资本化,国际学校行业也不可避免。对于国际学校的未来发展而言,数量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下,资本无形中已成为其发展的内驱力之一,与此同时,在“质”与“量”并重的发展模式下,国际学校自身或将依然是“资本集中营”。但是需要正确导向,合理利用,才能真正推动整个行业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