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在我国整体经济结构不断升级的过程之中,产业结构也得以优化和调整,社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了转变。传统的师徒关系再度被搬进教育系统,成为现代学徒制。历经十余年,现代学徒制发展情况如何?其发展过程中,又面临着哪些困境?

01 历时百年,学徒从“作坊”到进厂

当前社会中,在部分理发店、美甲店等小店门脸前,张贴着招收学徒工的招聘启事,小企业需要用人,并不介意从零培养。

在旧时,学徒的出现范围更加广阔,几乎覆盖所有手工业等,是传承技艺的主流手段。师徒关系最早从子承父业逐渐发展到家庭成员之中,再到由熟人举荐,以防止技术外泄。师傅在徒弟招收方面拥有绝对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学徒不仅学习技艺,更多承担了师傅甚至师傅一家日常生活、生意买卖等杂事。随着行会的出现,学徒制度相对规范,但师傅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清末明初,传统手工业生产遭受了国内工业实业生产以及西方工业生产方式的巨大冲击,我国工业化被动转型。此次工业化浪潮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以往“重农抑商”、“重本抑末”的思想体系。 至20世纪初,师徒制大面积迎来了工业化转型,因手工业衰败而产生的大量手工业失业者大多转变为工厂中的学徒工,在工厂的生产、发展中承担较重的任务职责。

也就是从此时开始,师傅逐渐丧失在学徒招收过程中的话语权,甚至于其自身可否收徒授艺都由工厂主所安排,即师傅和徒弟同时具有被雇佣的性质。 由于工厂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学徒大量出现在工厂中,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企业或商人更倾向于招收价格低廉的学徒,而非具备成熟技艺的技术工人。但即便如此,学徒的年龄、学历等方面产生了更为严谨的改变。学徒招收与培养的规章、体系逐渐完善、成熟。

02 “半工半读”的现代学徒制

学徒这一传统自古有之,我国上个世纪50年代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与劳动制度,与新世纪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制度一脉相承,但学徒制与院校职业教育相融合,严格意义上来说借鉴自国外。

现代学徒制是当前国际公认的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主导模式之一,在德国等制造业强国得到了普遍推广。德国500人以上的大企业参与学徒制的高达91%;英国现代学徒制已成为实施国家技能战略的重要途径,并提出要让学徒制成为培养技能技术人才的主流选择;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也都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经费保障体系。

现代学徒制学生进企:是打工前调,还是技能学习?-黑板洞察

2011年,我国首次提出“先招工、后入学”的教育理念;2014 年,为解决企业转型升级所带来的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我国开启了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探索。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推进,国家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凸显。2019年,山东省提出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2023年1月,发布“金融+财政+土地+信用”产教融合10条激励措施,包括全面落实费税抵免政策、给予财政支持保障等方面。

WechatIMG9062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拥有的学生和员工双重身份,使其学习生涯由传统依附于“师傅”向依附于学校和企业双主体转变。与订单班、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不同,现代学徒制更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校企的双主体育人特征更明显,贯穿全过程。部分院校采取1+2模式、0+3模式、1.5+1.5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1年,在企业学习工作两年等模式,实现专业方向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设置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开展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取得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等。

03 是打工前调,还是技能学习?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表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但目前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并没有职业认同感。多数学生在企业学习实战经验时,只能拿到微薄工资。“学徒”意识并没有完全开启,而是认为回报太少,不如自谋生路。或是进入企业后才发觉,所从事岗位与职业规划不同,无法潜心学习。

现代学徒制发展受到部分学生反感,有很大程度是因为学生在企业所从事的工作枯燥乏味,所能学到的职业技能有限,如市场营销被安排到店铺打杂、汽车检测被安排至流水线岗位……从事一些不需要学习也能够胜任的工种。如若现代学徒制对接企业、对标岗位专业技能较强,能够让学生获得职业认同感与成就感,那么或许学生的报考意愿会更加强烈。

在“尊师重道”观念日较弱化的今天,重扬传统文化师徒中的积极因素或许有利于规范学徒的从师理念。从当前媒体报道的现代学徒制正向案例不难看出,师傅这一充满人情味的角色,在学生过去规范、严肃的学习生涯中少有,其言传身教的鼓励与传授,亦师亦友,能够传统意义上为“学习不好”的孩子带来身心鼓舞与职业生涯上的指导。

同样,现代学徒制中的师傅除了有过硬的职业技能,也应当具备教育教学素养,明白自身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教与练交错进行,消除学生变为廉价劳动力的消极心态。另一方面,校内教师亦不能照本宣科,同样应当成为引导角色,为学生后续进企打下基础。

试点现代学徒制的院校几乎都为自主命题,考试内容包含语数英笔试与面试环节。较低难度的考试内容被部分人视为扩招上岸途径之一。当前报考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除高中应届生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为已经迈入社会、参与工作的往届生、退伍军人等。对于高中应届生而言,根据正常报考流程报考即可,报考后会参加校方与企业的共同面试,并签署合同。而对于其余想要报考的考生而言,他们与现代学徒制报考信息不对等,由此涌现出一批以此为教育咨询的专职中介,收费在千元甚至上万。服务费用包含:咨询服务费、讲解费、学徒制学位费、入学考试辅导费、协助学员通过考试费、顺利录取、录取后的教务和管理费、协助企业合同费、企业安排的课程和辅导费、服务到拿毕业证等。不想上课、不想进企业工作,这类中介都能办理“定制”业务。部分中介还声称录取后费用抵扣学费,拉人头的生意如何赚钱不得而知。

结语

从工学结合改革,到订单联合培养,再到现在的现代学徒制,我国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探索从未停歇,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政策与制度日益完善,试点院校与企业日益增加的环境下,学生对于现代学徒制的认同并没有显著提升。现代学徒制的长尾效应或许还要过些时日才能显现。